
在台北市中心有一個地方,北門,鬧中取靜,與世無爭,過去的它是台北府城的守護者,如今的它是城中區一顆明亮的幸運之星。
北門在哪?為何重要?
台北市中心的北門(正式名稱為「承恩門」)是台北府城五座城門中唯一未被拆除或改建的原始城門。它曾經是防禦城牆的一部分,如今卻成了城市裡的歷史標本,一道連接古城與現代的時光之門。
北門的倖存史
北門,正式名稱為「承恩門」,是清朝台北府城的五座城門之一,與其它城門不同,台北的其它城門都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,唯有北門沒有改建與拆除。建於 1884 年,承載著人來人往的繁華,也見證了時代的更迭。日治時期其他城門相繼拆除,北門卻倖存下來,成為了見證了百年變遷的石門。它孤獨而堅定地站在現代建築之間,像是一位知曉舊時秘密的守門人,守護著我們。
備註:在日治時期,東門、南門等多數城門皆改建為巴洛克風格或被拆除,唯有北門保存了最初的清代原貌,是唯一未被西化的清代城樓,極具歷史價值。

建築特色解析:紅磚、歇山重簷與閩南工藝
北門融合了清代官式建築與閩南風格,擁有以下特色:
- 主體材料:紅磚與砂岩砌築,牆體厚重、具防禦功能
- 屋頂形式:歇山重簷設計,象徵高等級建築身份
- 瓦片樣式:黑色筒瓦,瓦當雕刻細緻
- 門洞設計:弧形券洞,對稱工整,保有古典比例之美

為什麼北門值得一看?
在快速現代化的城市裡,北門是一個少見仍保有原貌的歷史遺跡。它不像紀念碑那樣只是裝飾,也不像仿古建築那樣重建過,而是真實、原始的歷史建築本體。
夜晚,當車水馬龍流動在它周圍,北門依舊穩穩站著,如同城市的定錨,靜靜守住一段過往的記憶。
小結:一座可以被理解的歷史建築
北門不只是一座建築,更是一段被城市保留下來的空間哲學。它代表的不只是過去的軍事防禦系統,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延續。走近它,仰望它,你會發現,它沉默但堅定,與這座城市一樣——不斷變動,卻仍保存核心。